在水下进行取水头及管道安装时,需综合考虑水下环境、施工安全、技术要求和环保因素。以下是关键注意事项:
1. 前期勘察与设计
水文地质调查:明确水流速度、水深、河床/海床地质(如淤泥、岩石)、潮汐或水位变化等,避免选址在冲刷或沉积严重区域。
环境评估:避开生态敏感区(如珊瑚礁、鱼类产卵区),评估施工对水质和生物的影响。
设计优化:取水头需设计防堵塞装置(如格栅、滤网),管道需考虑抗浮、抗压及防腐(如采用HDPE或环氧涂层钢管)。
2. 施工安全
潜水作业规范:潜水员需持证上岗,配备通讯设备、应急气源,遵守减压程序。水下能见度低时使用ROV(遥控潜水器)辅助。
船舶稳定性:安装船需锚定牢固,避开恶劣天气作业,设置警戒浮标和导航灯。
防爆与防漏:若焊接或切割,需使用水下专用设备,防止气体爆炸(如密闭空间作业前检测甲烷浓度)。
3. 安装技术要点
精准定位:采用GPS或声呐定位系统,确保取水头与管道对接精度(误差±10cm内)。
管道敷设方式:
浮拖法:浅水区管道岸上焊接后浮拖至位置,注水下沉。
吊装法:深水区使用起重船分段吊装,需计算吊点受力避免变形。
挖沟埋设:硬质河床用挖泥船开槽,管道下沉后回填碎石防冲刷。
防腐蚀措施:阴极保护(牺牲阳极或外加电流)结合防腐涂层,定期检测电位。
4. 连接与密封
法兰连接:水下法兰需预紧并采用双O型圈密封,螺栓使用防松脱设计。
焊接:干式高压焊接舱(Hyperbaric Welding)或湿法焊接,焊后需进行UT/RT检测。
柔性接头**:在地震活跃区使用膨胀节或球墨铸铁柔性接头,适应位移。
5. 环保与合规
防悬浮物扩散:用防污帘围挡施工区,控制挖泥时的泥沙扩散。
噪声控制:避免打桩或爆破,改用静压植桩等低噪音工艺。
许可手续:取得海事、环保部门许可,遵守《水污染防治法》及海洋工程条例。
6. 后期维护
定期检查:每年用声呐扫描管道裸露或悬空段,潜水员检查取水头堵塞或腐蚀。
应急准备:备用水下堵漏装置(如夹具、速凝水泥),制定管道破裂应急预案。
常见风险与对策
水流冲击:选择枯水期施工,或使用导流板减少水流影响。
生物附着:取水头涂防污涂料(如含硅树脂),定期清理。
浮力失控:管道下沉时计算负浮力,分段注水避免整体弯曲。
通过严谨的规划、专业的设备和严格的施工管理,可有效降低水下安装风险,确保取水系统长期稳定运行。